发文单位: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
文 号:潭政发〔2007〕14号
发布日期:2007-8-7
执行日期:2007-8-7
生效日期:1900-1-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制定的《湘潭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八月七日
湘潭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
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依据《湖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湘潭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
一、“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全市残疾人事业以面向基层、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主线,以带领残疾人共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持续发展。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市1.8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市政府将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复明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使2000余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湘潭县、雨湖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社区康复服务先进集体”。
(二)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前进。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共举办各类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班58期,培训残疾人3395名;福利企业安排残疾人1588名;企事业单位依法按比例安置残疾人2464名。通过各种方式扶、帮、带,使6228名残疾人自强闯市场,取得显著成效。全市依法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30万元。
(三)残疾人教育、宣传、文体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50名残疾考生被大中专院校录取。开展扶残助学活动,扶助贫困学生3000名。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为残疾人事业鼓与呼,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成功举办全国特奥篮球赛。组队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共获国际比赛奖牌11枚、全国性奖牌48枚。一批残疾人文艺节目和摄影书画作品获奖。
(四)残疾人扶贫、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救济工作全局,全市城镇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符合五保条件的残疾人大部分实现了五保供养。筹资66.5万元,为109户残疾人改造了危房。
(五)残疾人维权工作基本落实。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 ,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实施按比例就业工作,依法征缴并严格管理和使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2.稳定、发展集中就业,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落实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完善扶持保护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福利企业。
3.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项目,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全面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4.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残疾人培训基地建设。
5.做好盲人就业工作,加大盲人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盲人按摩师个体从业,并给予扶持。成立市盲人按摩学会,组织开展盲人按摩学术交流,规范盲人按摩市场。
(四)扶贫与社会保障
任务指标:
1.残疾职工基本纳入社会保险范围。
2.帮助5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住房改造。
3.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措施,贫困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保标准。
主要措施:
1.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实施特别扶助措施。
2.认真落实残疾人“低保”和“供养”工作,将贫困残疾人救助纳入全市救助体系。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3.动员社会力量,实行对口帮扶。广泛组织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对口扶持贫困残疾人,建立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采取“包、帮、带、扶”办法引导残疾人脱贫。
4.积极争取“福彩”资金,对农村残疾人无房户、危房户进行建设和改造,为残疾人解决安居问题。
5.切实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镇残疾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并给予医疗救助。
(五)文化、体育
任务指标:
1.倡导、动员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拓展残疾人文体生活平台。
2.组织和选拔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贯彻《奥运争光计划》,提高残疾人竞技运动水平,承办2010年第八届全省残疾人体育运动会。
主要措施:
1.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通过组织汇演,不断推出新剧目,培养残疾人文艺新苗。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种摄影(绘画)比赛。
2.增强残疾人身体素质。组织动员各类残疾人参加残健融合、康复健康的体育活动;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依托体校、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招收、培养一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
3.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组织残疾人就近、就地参加全民健身运动和社会健身活动。
4.组织和选拔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国内外竞技体育赛事。组团参加2006年第七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筹备承办好2010年第八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积极培养输送运动员参加2007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2006年第四届和2010年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
(六)社会环境
任务指标:
1.加大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2.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与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主要措施:
1.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大力反映残疾人生活,宣传残疾人事业。在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播残疾人专题节目,在《湘潭日报》、《湘潭晚报》开辟有关栏目。市电视台开办手语新闻节目,县级电视、广播电台开播残疾人事业专题专栏。加强“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建设,组织开展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作品评选工作。
2.继续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以及“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活动。广泛宣传自强模范以及助残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鼓励更多的单位、个人关心、帮助残疾人。
3.加快城市无障碍建设步伐。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对城市现有道路、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逐步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大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力度。
4.发展信息和交流无障碍。服务行业人员要通过培训,学习和掌握基本手语;城市重要交叉路口要装配语音信号,方便盲人行走。
(七)维权
任务指标:
1.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制宣传,依法维护残疾人各项合法权益。
2.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机构,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主要措施:
1.开展法制宣传。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残疾人的法律观念,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2.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体系。加强各级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服务。
3.切实加大法律实施监督力度。争取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政协委员开展专项调研,市(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督查。
4.做好信访工作,明确人员,完善制度,落实经费。及时、妥善地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
(八)残疾人组织建设
任务指标:
1.加强残联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素质,做好优秀残疾人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推荐工作。
2.建立健全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村、社区普遍建立残疾人协会,构建完善的残疾人工作体系。
3.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开展助残活动的注册志愿者年均增加2000人,残疾人领证率达到80%.
主要措施:
1.加强残联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优秀残疾人进入各级残联班子,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培训残疾人工作者,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2.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残联组织,形成完整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完善充实市、县两级残疾人各专门协会,给予必要的经费、场所保障,充分发挥各专门协会的作用。
3.发挥专门协会“代表、服务、维权”职能,密切联系残疾人,活跃基层残疾人生活。
4.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残疾人接受康复训练、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
5.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发证程序,做好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工作。
6.创新助残志愿者管理模式,广泛动员社会,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
(九)信息化建设
任务指标:
1.建设全市残联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高业务工作信息化水平。
2.依照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全市残联综合业务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专门工作机构。
2.建设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上下连接,实现数据、信息网上传输,提高信息化运用水平。
3.做好基本数据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加强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
四、“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实施
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是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努力改善残疾人状况。《湘潭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制订、实施,使我市12万残疾人构建和谐、共奔小康的信心更加坚定。为保证本纲要的实施,市残工委将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相应配套方案,进一步加强领导和沟通,确保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各项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