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
文 号:淮政〔2007〕23号
发布日期:2007-5-30
执行日期:2007-5-30
生效日期:1900-1-1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淮北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已经市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五月三十日
淮北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状况,依据《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淮北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一、“十一五”发展纲要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淮北作出新的贡献。
(一)总目标。
——残疾人基本状况明显改善,总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康复服务进一步扩大,使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帮助农村3万名贫困残疾人脱贫,扶持1000户残疾人生产生活;接受国家彩票公益金补助,扶助农村200户贫困残疾人无房户和危房户改善居住条件。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残疾人高级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水平。
——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文艺、体育活动进一步普及。
——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持续改善。
——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指导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兼顾特点、整体推进、加速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各地要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综合协调作用。
——坚持社会化工作方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
——坚持“打基础、求发展、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围绕提高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提高残疾人基本生活水平,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实事。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对不同地区和城乡残疾人工作进行分类指导。
——依法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完善和落实维护残疾人权益的各项 救助机制。
——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增强社会公众无障碍意识。
主要措施:
1.加强对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宣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等纳入市“五五”普法规划,倡导形成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广大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增强残疾人法律工作者的维权能力。
2.加大残疾人保障法执法力度。配合各级人大、政协开展执法检查和工作视察。依托各级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建设,扩大覆盖面,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依法维护残疾人的权益。
3.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发挥残疾人维权示范岗的作用,听取残疾人意见,了解残疾人需求,解决残疾人困难,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4.严格执行无障碍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设计规范,推进无障碍的建设、改造和管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开展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
5.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推动信息交流无障碍法律、法规建设,采用盲文、手语、字幕、特殊通讯设备等辅助技术或替代技术,为残疾人接受和传播信息,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七)宣传。
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条件。
任务指标:
——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加大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
——在公众传播媒介中积极推进“字幕工程”,积极创办手语新闻节目和残疾人专题节目。
——宣传优秀残疾人、先进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激励残疾人自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培养社会助残意识。
主要措施:
1.依托公共媒体宣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风尚,将“扶残助残”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范围。
2.广泛动员公共媒体,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典型、残疾人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宣传社会各界扶残助残取得的成效,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成就,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继续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和“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创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4.推动市、县两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手语新闻栏目。
(八)信息化建设。
加强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要求,是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任务指标:
——完善残疾人联合会系统网络建设,实现市残联和省残联、县级残联间的网络互连和信息资源共享。
——整合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全市残疾人联合会综合业务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互联网网站建设与信息服务。
——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基层统计管理。
——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的应用。
主要措施:
1、积极推进县级残联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基层残联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实现市残联和省、县残联间的网络互连,实行相互间的业务数据、政务信息网上传输。
2、根据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残联系统业务数据库管理体系,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推进数据统计电子化,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残疾人工作管理水平。
3、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建设,建设市、县、区残联网站,丰富信息内容,加强社会宣传,促进政务公开,统一组织和推进面向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
(九)残疾人组织建设。
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
任务指标:
——完善残疾人组织机构,全面履行职能。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健全、完善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
——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工作,组织志愿者扶残、助残。
——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创造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要按照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完善机构、理顺组织关系、健全机制、加强力量、提高效能,使基层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切实为残疾人提供有效服务。
2.建立健全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维权”作用,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活跃基层残疾人生活。探索建立专门协会民办公助的工作机制。
3.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培训残疾人工作者,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认真贯彻《全国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4.规范表彰工作,激励自强与助残精神。继续做好“全市自强模范”、“全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全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全市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并推荐参加全国、全省评选表彰。
5.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普遍建立、完善集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服务、用品用具供应、文体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规范管理,切实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有效的服务。建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民间力量创办残疾人托养院(所),为有特殊需要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6.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普遍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科技、法律助残,支持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
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保证本纲要的实施,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将组织相关部门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各地要依据本纲要制定本地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本纲要规定的各项任务。
二○○七年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