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文 号:皖政〔2006〕101号
发布日期:2006-12-1
执行日期:2006-12-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一日
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依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一、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残疾人基本状况日益改善。
康复覆盖面不断拓展。13万名白内障患者经手术重见光明,3000名下肢残缺者经装配假肢站立行走,4000名聋儿配戴助听器并经语言训练后听见声音、开口说话,1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了助视器;为1000名麻风病人提供了辅助用具;2100名精神病患者经送药上门后病情好转。教育助学有新发展。视力、听力言语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提高到75%、80%、80%;普通高校达线残疾考生录取率连续五年达95%以上; 资助各类残疾学生1万人次,投入资金500万元;20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劳动就业实现新突破。修订、颁布《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省政府第165号令),残疾人就业纳入各级政府“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残疾人4万多人,农村就业残疾人达到85万人。扶贫保障稳步推进。农村30多万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摆脱贫困;40万特困残疾人纳入农村困难群众救助范围;城镇18万残疾人享受低保,7万残疾人参加了社会保险,30万贫困残疾人享受到减免照顾等优惠政策,减免各类税费600 万元。文体工作成绩突出。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特殊艺术取得新的成绩;残疾人体育进一步发展,在第六届全国残运会上取得8金8银9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在雅典残奥会上荣获5枚金牌;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第一届全省特奥运动会。
(二)残疾人自身素质普遍提高。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逐步改善,发挥潜能的机会明显增多。广大残疾人以珍惜人生、热爱祖国、志在奉献的高尚情怀,锐意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摆脱了贫困。一大批残疾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有的还成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省、市、县残联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实现机构单列;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绩,乡镇残联绝大多数配备了专、兼职理事长,部分行政村、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残疾人组织“代表、服务、管理”职能进一步发挥。
(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文明。
“助残日”及其他重大活动蓬勃开展,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一些城市道路、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部分市级电视台开办了手语新闻栏目,越来越多的影视节目加配了字幕;残疾人事业 规章严格实施;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意识;依法完善优待残疾人的相关政策,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拓宽经费投入渠道,逐年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
——坚持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工作,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城镇残疾人生活水平差距;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各地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坚持广泛参与。依据残疾人事业跨领域、跨行业的特点,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
(三)奋斗目标。
——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通过实施重点工程,使4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扶持4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改善部分农村特困残疾人住房条件。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残疾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大对有就业需求残疾人的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城乡残疾人就业率。
——残疾人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残疾人竞技体育和文艺赛事水平不断提高。
——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及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持续改善。
——各级残联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市县残联普遍建立规模适当的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和社区残疾人组织。
三、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康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