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德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6-10-8
执行日期:2006-10-8
生效日期:1900-1-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德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十月八日
德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与环境,推动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和《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工作情况
(一)康复工作成效显著。开展重点康复工程,完成白内障复明11552例,为337名低视力患者配用了助视器,装配假肢213例、矫形器713例,对447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培训聋儿家长474名,系统训练智残儿童580名,为残疾人发放辅助用品器具9600件,开展了残疾预防工作。
(二)特殊教育持续发展。全市已建特殊教育学校12所,在校生988人,盲、聋、弱智儿童入学率达70%,落实了“三免一补”免费教育。
(三)残疾人劳动就业稳步推进。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残疾人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共培训残疾人8414名;实施了《德州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市政府令第3号),共有城镇1066名、农村97500名残疾人就业。
(四)残疾人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康复扶贫贴息贷款410万元,扶持15129名残疾人开展了种植、养殖、手工业加工等生产劳动,开展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试点工作,为60名贫困残疾人解决了住房困难。
(五)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日益活跃。在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和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我市均获得较好成绩;组团参加了全省第六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夺得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3枚。
(六)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德州电视台开办了残疾人专题节目,宣传了一大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典型;全市共有4个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2个残疾人之家、4名残疾人自强模范受到省残联表彰;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残疾人事业工作者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有近5万人未解决温饱,已脱贫的残疾人状况不稳定,返贫率高;部分县、乡级残联组织尚未健全;残疾人事业经费不足,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事业滞后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水平。
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残疾人奔康致富步伐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在解决残疾人生活温饱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小康;实施康复重点工程;扩大危房改造面积,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义务教育,发展高、中等教育;残疾人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不断发展;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使有就业需求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得到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积极开展 、政策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和侵犯残疾人权益重大恶性案件的曝光力度。
2.推进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提供法律援助;在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援助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设立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示范岗。
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残疾人的法律观念,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意识,切实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
(十)无障碍建设
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道路、建筑物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部进行无障碍配套建设和改造,基本形成市、县级城市无障碍化的格局。加强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
1.将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2.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残联等单位要各司其职,严格把关。市每年组织一次由建设、公安、交通、铁路、教育、旅游、妇联、老龄委、残联等部门和专家、残疾人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对无障碍建设工作进行检查。
3.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宣传力度,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示范道路、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中、高等院校建筑专业课程中,要加入无障碍设计内容,增强无障碍建设意识。
(十一)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市级残联应不低于2000平方米、县(市、区)残联不低于800平方米的标准,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扩大建设规模。已建成的要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为残疾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1.县(市、区)要把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扩建)项目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在项目立项、建设、用地、城建配套费等方面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2.加强对残疾人综合服务工作的领导和业务指导。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要以残疾人为本,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必须具有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盲人按摩、文体活动等功能。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规范、科学的管理、使用机制。
(十二)信息化建设
构建县级以上残联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网络平台,实现政务信息和业务数据网上传输;开发全市持证残疾人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持证残疾人信息动态管理,建立全市残疾人事业综合业务数据库;建立县级统计台账,推进残疾人事业统计电子化,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
1.建立健全全省残疾人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工作领导班子、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2.建设覆盖全市县级以上残疾人工作网。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加强领导,增加经费投入,积极拓展筹资渠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