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首页 >> 法律资讯

西宁市人民政府批转西宁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时间:2006-08-02

发文单位: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

文  号:宁政[2006]139号

发布日期:2006-8-2

执行日期:2006-8-2

生效日期:1900-1-1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

  市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西宁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006-201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八月二日

西宁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006-2010年)

  为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广大残疾人与全市各族人民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使残疾人事业与构建和谐西宁的目标相适应,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制定《西宁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006-2010年)》。

  一、“十五”计划纲要的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的残疾人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残联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残疾人的事业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西宁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康复任务全面完成。 “十五”期间共对 2754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262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对64名肢残者进行了康复训练,假肢装配168例,矫形器167例,肢体矫治手术91例,完成用品用具供应2594件,智残儿童康复训练115名,脑瘫儿童训练34名,聋儿语训103名,培训聋儿家长69名。对903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并免费发放了价值1万余元的药品。

  (二)特殊教育实现突破。 “十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将残疾儿童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坚持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校(班)为骨干,职业教育、自学成才为补充的指导思想,使残疾人特殊教育在“九五”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形成了以聋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班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使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 90 %以上。通过李嘉诚 “ 长江新里程 ” 和全国精神文明办 “ 扶残助残 ” 、彩票公益金助学等项目,救助 448名残疾儿童入学,资助额为425800元,通过社会各界的爱心助学,使738名贫困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得到救助,金额近20万元。协调 65名残疾考生被省内外高等院校录取。残疾人的整体文化素质有了一定提高。

  (三)就业渠路逐步拓宽。 “十五”期间,我市累计对 4388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和家电维修、电脑、玉雕等技术技能培训,其中盲人按摩人员培训达202人次,受训盲人在本市就业达60多名。通过实施分散按比例就业、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就业和鼓励个体就业三种形式,共安置残疾人就业1498名。与此同时,加大了执法力度,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00多万元。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建设规范化服务体系,投资近20万元,建成了西宁市残疾人就业信息网,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

  (四)扶贫解困成效明显。 全市各级政府将残疾扶贫工作纳入“十五”扶贫攻坚计划,采取政府扶贫、专项康复扶贫、项目辐射、帮包带扶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综合措施,给以高度重视。五年中,争取和投放国家专项康复扶贫款项 2347万元,以集中投放的形式,以小额信贷的方式,使8385名残疾人基本解决贫困,通过开展 “ 共享阳光 ?? 结对帮扶 ” 活动,使城镇 6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得到有效扶持。3819名城镇特困残疾人被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农村有283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特困救助范围。争取72万元资金,为120户农村无房、危房贫困残疾人改善住房条件。

  (五)依法维权、消除障碍。 维护残疾人的权益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事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各级党政领导下,全市维权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业务内容逐步确立,法制建设、权益保障、信访等各项业务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进一步奠定了维权工作基础,实实在在维护了残疾人的权益。制定出台了《西宁市残疾人优惠办法》,成立了西宁市残疾人 政策,加大执法和法制宣传力度,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

  ——加大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

  ——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增强全社会无障碍意识。

  主要措施

  1、政府有关部门和残疾人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各项合法权益。

  2、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和《西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制定出台《西宁市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暂行)规定》。

  3、加强残疾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倡导形成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广大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增强残疾人法律工作者的维权能力。

  4、加大残疾人保障法执法力度,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视察,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5、建立以各级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司法救助、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各级残联和社会团体法律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解决残疾人打官司难等实际困难。

  6、加大对重大、典型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

  7、贯彻国务院颁布的《信访条例》和中国残联制定的《残疾人联合会信访工作规定》,建立工作机制,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听取残疾人意见,了解残疾人需求,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8、积极推动物质环境和信息交流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接受和传播信息、交流、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八)信息化建设

  加强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任务指标

  ——连接残联系统现有办公局域网、建立全市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广域网,实现业务数据、政务信息的网上传输。

  ——根据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残联系统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并逐步加以完善。

  ——根据中国残联“统一规划、协同建设,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国家残联系统内部网络资源,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进一步推动公众信息网建设,扩大信息内容,开展网上服务,加大宣传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加强统计制度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推广统计数据电子化、提高统计业务数据的应用率。

  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完善基层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

  2、统一规划、协同建设,分组管理、分步实施、构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3、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做好信息化保障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信息互联网建设。

  4、建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全市残联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与应用。

  5、建设公众信息网网站,促进政务公开,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实现与市政府信息网联网。

  6、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专业队伍。按照省残联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统计台帐建设。

  7、积极倡导信息无障碍环境,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建立信息无障碍交流平台。

  (九)残疾人组织建设

  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

  任务指标

  ——完善组织机构,全面履行职能。

  ——加强残联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优秀残疾人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健全、完善专门协会组织,密切联系残疾人。

  ——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工作,组织志愿者助残。

  ——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残疾人服务创造条件。

  主要措施

  1、县级和乡镇(街道)残联按照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和《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加强力量,提高效能。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残疾人组织,形成完整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打好基础。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残疾人协会,多方协调,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认真贯彻《全国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落实《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06年-2010年)》,提高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3、依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规定,建立健全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发挥“代表、服务、维权”作用,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活跃基层残疾人生活。

  4、通过实施中国残联组织的“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组织壮大我市志愿者队伍,确立扶助关系,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

  5、组织做好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推荐工作。

  6、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继续做好《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工作。

  7、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要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残疾人接受康复训练、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

  8、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残疾人联合会机构。

联系人:杨律师

电话:13930322268

邮箱:yjmlawyer#qq.com(#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519号4楼

Copyright © 2023 捍卫自由刑事辩护defend-lib 版权所有 XML 捍卫自由辩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