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首页 >> 法律资讯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甘肃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06-07-18

发文单位:甘肃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6-7-18

执行日期:2006-7-18

生效日期:1900-1-1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中央驻甘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省政府残工委起草制定了《甘肃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七月十八日

  为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推动甘肃省残疾人事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协调发展,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十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残疾人工作基层组织,社会帮扶,捐助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提高,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甘肃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任务全面完成。扶持51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对26万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安置6万残疾人稳定就业;为60万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其中12万人不同程度康复;稳定1.7万多名残疾儿童少年在校就读;为2.7万残疾人提供了 。

  7.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准确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积极开展调查数据的开发应用,组织好残疾人数据库建设、立项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

  (六)文化、体育

  任务指标

  ———倡导、动员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创编残疾人艺术精品,培养优秀艺术人才;举办甘肃省残疾人艺术汇演。

  ———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残疾人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强残疾人体质。

  ———举办甘肃省残疾人运动会及单项比赛,参加国内外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主要措施1.各级政府和文化、体育部门,要支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机构普遍对残疾人免费开放并提供服务。公共图书馆和街道(镇)、社区(村)图书阅览室要为残疾人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有条件的市、县图书馆要开辟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场所,为视力残疾人提供各类读物。

  2.城、乡基层残疾人组织和特殊教育学校、福利企事业单位,要广泛组织残疾人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和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

  3.各级残联要定期举办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组团(队)参加全国、甘肃省各类残疾人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活跃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要设立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经常组织残疾人开展活动。

  4.进一步办好省残疾人艺术团,建立3个特殊艺术培训基地,培养一批特殊艺术人才。举办第五届甘肃省残疾人艺术汇演,组织精品节目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和第五届全国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调演,努力保持全国先进水平。举办第四届甘肃省残疾人声乐、器乐比赛,第四届甘肃省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书画摄影展和首届甘肃省残疾人诗歌、散文大赛,提高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

  5.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加大优秀运动员培养力度。举办甘肃省第七、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组团参加2006年、2010年全国第四、第五届特奥运动会和2007年全国第七届残运会等国际国内比赛,做好备战工作。特教学校要组织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有条件的院校和各级体校要培养一定数量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

  6.加强省残疾人体育管理中心建设,健全各级残疾人体协组织,全面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运动。加强天水市国家、省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和各地训练、活动基地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裁判员、教练员、分级员队伍,提高管理和训练水平。做好省级残疾人体育运动集训队的选拔、训练和管理工作,把残疾人运动员培训纳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积极推进解决残疾人运动员等级评定、就学、就业和保险、奖励等问题。

  (七)社会环境

  任务指标

  ———健全残疾人事业宣传网络,加大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

  ———大力宣传优秀残疾人、先进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和残疾人工作者爱岗敬业的精神,培育社会助残意识。

  ———在公众传播媒介中积极推进“字幕工程”;继续办好省级电视台手语新闻节目,市州以上电视台全部开播手语新闻节目;各级电台、电视台、报刊开播(办)各类残疾人专题(专栏)节目。

  主要措施1.宣传、新闻、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广泛报道、反映残疾人生活情况,宣传残疾人事业;将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等内容纳入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县级以上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开设残疾人专题(专栏)目,营造关爱他人、扶助弱者的良好社会环境。

  2.继续组织“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深入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和“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大力宣传全国、甘肃省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残疾人之家”和“全省十大杰出残疾人”等先进典型。

  3.组织开展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表彰活动,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选。

  4.加快各级电视台手语新闻开播工作,省级电视台要提高播出质量,扩大残疾人收视率;市州电视台每年要有3至4个开播手语新闻节目,到2009年全部开播;各类影视节目要普遍加配字幕。各级残疾人工作者和窗口服务行业人员要学习掌握基本手语,加强与残疾人的沟通。

  (八)组织建设

  任务指标

  ———完善各级残疾人组织机构,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加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优秀残疾人干部。

  ———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规范专门协会建设,活跃工作,密切联系残疾人。

  ———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工作,组织志愿者助残。

  ———加快市、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并于2007年末全面完成,以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主要措施1.全面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2006年末,乡镇(街道)残联要配齐、配强专职理事长,60%的乡镇(街道)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2007年末,配齐残疾人专职委员并落实工作津贴。巩固发展社区残疾人协会,切实落实办公及活动场所,多渠道解决好专职委员的工作津贴。2006年末,村全部建立残疾人协会,2008年末全部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建立残疾人相对集中的企事业单位的残疾人组织,扩大残疾人工作范围。

  2.做好各级残联领导班子的协管工作,协助地方党委定期考核班子情况,配好班子成员。积极配备残疾人干部,充分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2008年换届前,市州残联领导班子有3个以上职数的,要配备1名残疾人干部;县区市残联班子中要争取配备残疾人干部,理事会中要有残疾人。

  3.广泛开展“争先创优”、“争创·示范”、“学习·培训”、“巩固·提高”和规范化建设验收达标等活动,大力培育发展乡镇、社区示范点,提高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形成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基层组织“三级网络”。2009年,各级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达到中国残联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

  4.制定实施《全省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大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鼓励支持各级残联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市、县理事长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残联干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认真贯彻《全国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和甘肃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5.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完善专门协会组织。2007年末,各级专门协会基本达到“人员、经费、场地”三落实,全面开展工作,积极发挥“代表、服务、维权”的作用。各级专门协会要密切联系残疾人,及时了解反映残疾人的意见,组织残疾人开展节日庆祝和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活跃残疾人生活。

  6.广泛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文化、科技、法律助残等活动,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建立助残志愿者管理制度和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助残志愿者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甘肃省注册助残志愿者人数每年递增20%,到2010年达到14万。

  7.组织第三次“全省自强模范”、“全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和“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推荐优秀代表参加全国表彰。

  8.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2007年末,县区市要全部建成综合服务设施;2008年末,市州全部建成综合服务设施。中央和省上继续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补助。

  9.做好“优秀残疾人人才库”建设和《残疾人证》的核发及管理工作。进行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换届,做好福利基金会工作;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争取各方面力量支持残疾人工作。

  (九)信息化建设

  任务目标

  ———建立健全甘肃省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

  ———完善甘肃省残联系统网络建设,完成省、市、县三级联网。

  ———建立甘肃省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残联综合业务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和政务信息网上传输。

  ———加强统计管理和基层统计台账建设,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

  ———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的应用。

  主要措施1.建立完善基层残联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加强省残联信息中心建设,发挥信息处理、技术服务和网络管理的示范作用。加快市州、县区市残联信息化建设,2007年末,县区市残联全部与省、市联网;2008年末,市州残联完成公众信息网改版。

  2.完成省残联与中国广域网的联通,实现政务信息网上传递,制定残联系统信息化建设标准、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规定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综合信息管理体系,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基本实现甘肃省残联系统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发展。

  3.完善甘肃省残疾人求职、招聘网络信息发布平台,推进面向残疾人的康复、教育、维权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机构参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

  4.加强培训,提高各级残联信息、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残联系统业务数据库管理体系,建立基层统计台账,实现残联系统数据统计电子化管理,增强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

  5.大力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积极倡导信息无障碍,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信息无障碍环境

联系人:杨律师

电话:13930322268

邮箱:yjmlawyer#qq.com(#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519号4楼

Copyright © 2023 捍卫自由刑事辩护defend-lib 版权所有 XML 捍卫自由辩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