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案数量整体上升明显
5月25日8时30分,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递交起诉状的长队已经排到院子里。
“5月12日一天接待792人,当场立案674件,立案总量高达721件。”朝阳法院立案庭庭长韩毅刚告诉记者,这相当于朝阳法院过去一周的立案总数。
他透露,实施立案登记制后,新收案件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比增长55%,各类型案件均有不同幅度增长。截至5月20日,朝阳法院新收各类案件9560件,其中民事2763件,同比上升56%;商事4691件,同比上升99%;知识产权455件,同比上升207%;行政112件,同比上升229%,增幅最大。
截至5月2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384件,较去年同期降低0.51%,但行政类诉讼有较大增加,新收75件,环比增加36.36%。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新收案件1230件,增幅与今年前几个月接近。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顾玮琦表示,从5月4日至22日共15个工作日,顺德法院收到立案材料2249件,其中,当场立案2196件,同比增长8.5%,当场立案率97.64%,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充材料44件。
采访中,多位立案庭庭长表示,立案登记制改革对案件数量的增长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事实上,在立案登记制改革施行前,法院也是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进行立案审查的,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前立不了案,改革后可以立案的情况并不多见。
工作量大增法官压力大
除最直接的收案数量变化,法官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工作状态变化明显。
首当其冲的是立案法官。江北法院立案一庭副庭长余江告诉记者,根据登记立案的相关要求,立案法官要做的工作比以前更多、更细,责任更大。
顺德法院立案庭法官徐艳说,实行立案登记改革后,对于暂时不能立案的案件,法院要编号登记、建档建册并进行一次性告知。登记之后需要跟踪处理,规定时间内补正材料的,要查找案卷办理立案手续,规定时间内无法补正材料的,要及时作出处理和答复。
韩毅刚表示,立案登记制改革后,绝大多数案件需要当场立案,法官现场指导、释明的工作量明显加大。需要发放给当事人的《廉政监督卡》、《诉讼服务告知书》等材料的数量增加。他笑言,现在最怕庭里的立案法官请假。
据浦东新区法院立案一庭庭长童凌介绍,为了应对立案登记制改革带来的冲击,浦东新区法院已在全市率先启用“自助立案ATM机”。简单的民商事、集团及执行案件,经预约、预检,确认符合受理条件的,当事人或代理律师可以在自助立案登记室登录自助立案登记系统,自行输入案件信息,提交证据材料,打印出相关诉讼法律文书后,自助完成立案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