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到一篇文章,讲了两个颇为绕口的问题:“2014年1月1日前,律师收费高,是因为能让你的官司胜诉”“2014年1月1日后,律师收费高,还可能是因为你的官司会败诉”。主要讲的内容就是中国裁判文书网将判决书公布后,对律师的影响。
看了这篇文章,笔者从网站上找了3家律师事务所进行判决书查询,查询的结果果然很是意外,发现大量的案件都是败诉收场,仅有少数律所保持着高的胜率。这个经历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裁判文书网终究是律师的福还是祸?
| 福与祸的博弈
大量败诉的原因和保持高胜诉的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就是低胜诉条件(包括未有充分证据、未做充分调查)的案件是否会被律师作为案源提起诉讼,每一次诉讼都是一次收入,因此,只要不是基于老客户、长远利益的客户,那么在此基础上形成案源是律师养家糊口的收入保证。换句话说,一个案子预估胜诉率在5成(甚至更低),就进入了律师是否需要接案的预判之列,而律师会根据自己的时间、未来收益、当下收益等要素,进行判断并考虑是否成案。
这期间其实是一场博弈:胜诉率的美誉度与养家糊口的生存收入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非诉业务暂时不讨论),那么重点来了:当没有一个公示的文书时,这个博弈被隐瞒了,因为客户是不能通过公开的途径查询该诉讼律师的,也就是说,律师可以为客户呈现最好的一面。随着文书公示的出现,这个博弈将会在未来产生长远影响。
当客户开始使用裁判文书网的开源数据来判断律师的水平时,律师的未来收入将会被胜率锁定,胜诉率越高,带来的未来收入越高,胜率越低,律师的未来收益就会受到影响,这在趋势上会导致律师会优先选择案件胜诉条件更高的案子作为案源。胜诉条件更差的案件将会留给菜鸟律师或者急需温饱的律师。
如果这个趋势是一定的,业内胜诉率的指标将被目前已经专业化的律师掌控,业内差距会因为案件条件优劣而使得二八分野更加明确。当然,这只是趋势上的判断,因为不是每个当事人都会查询这个网站,也不是每个客户都可以任性到可以“不计成本”的赢,毕竟大律师的收费很高。
这个博弈的持续后果是,越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律师,选择案件越谨慎,自然每代理一个案件的费用也就会越来越高,迫于糊口压力的律师将会接到更多的低胜诉条件的案子,自然这部分客户更多的是价格敏感型,而费用的拼杀则更加激烈。
年轻律师需要独立的时间越来越长,因为专业化是进入顶层律师的唯一渠道,而裁判文书网带来判断的要素将会引导优质客户向着高胜诉率律师倾斜。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给同行提个醒,相信有实力的客户在完善自身的风险防范体系中,已经把裁判网上的公开数据作为律师水平的判断参考。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会使用这个工具来为自己请律师。
举个例子:在知乎上已经有关于如何请个专业律师的问题的详细解答,而这个解答的其中一点就是通过裁判文书网进行查询和比对,请问:“当你2015中有10个与离婚有关的判决出现在裁判文书网上时?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房地产方面的律师么?”又或者说“10个案子9个败,你又该如何标榜自己的高胜诉率呢?”
未来的路还很远,如果说80后尚且不算是互联网原住民,那么90后成为社会主体时,他们的网上研究能力相信会超出你我的想象,从网络上去判断一个专业的律师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您想专业化,那么现在该起航了。
| 走向专业化是唯一途径
如果您是独立多年的律师,可以参考我的建议:
1.整理自己从开始工作至今的全部案卷
2.将所有案卷按照专业领域划分
3.统计下,可以有固定案源的业务方向
4.统计下,自己感兴趣的业务方向
5.统计下,未来可能有增量的业务方向
6.将3、4、5点的内容取交集,确定两到三个业务方向。
7.非自己专业方向的业务怎么办?舍去,找一个有兴趣在你放弃的这个领域发展的律师接手,与该律师形成战略型伙伴关系,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互补,并且可以互惠案源。
8.建立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信息网(不知道的可以知乎上搜一下)
9.专业领域的业务选择时,要注意自己的推广渠道是否可以覆盖,比如:如果您只是具备一般民事诉讼的经历,就尽量不要选择ipo这种非诉方向的业务范畴,因为工作习惯、工作要求以及客户渠道都是不一样的。
10.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选择一些开放性竞争的市场,不要选择以关系为主的领域,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你有这方面资源,进入这个领域是相当不错的。
说了这么多,也许并不算是高深的意见或建议,但我相信,当一波又一波的小鲜肉登上法律人的舞台时,谁说年轻不是优势呢?
作者|诸葛北辰 来源|友律精选
风险伴随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它的存在。
点击最上面的“精锐律师网”关注我们可了解更多相关资讯
律师现注册精律网用户,赠律师个人网站一套活动火爆开展,更有解答当事人法律问题,赠送推广位活动,请各位律师踊跃参加。注册地址http://www.jrlsw.com (可点击原文链接或长按页面将网址复制下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