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外代购产生的原因
1.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国内部分商品缺乏,并不是所有的商品在国内都能买到,许多人因为在国内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才选择其他国家和地区;奢侈品因为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只能由一小部分富裕人群购买,但是一些人为了跟风或者是炫富也希望自己能用上,人们在国内买不起的奢侈品都可以较低价格通过代购在国外购买。
2.减少高额的关税
国内高额的关税使得国外的商品在我国贩卖的价格贵了一两倍,再加上各种运输费用和国内专柜、店租等。例如,苹果手机在各国、地区的售价都不同,我国内地售价较其他国家都贵,所以有很多果粉选择在欧美国家和港澳台购买,其中香港最多,因为免税。商务部门的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国内外差价明显:国内市场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这种巨大差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对奢侈品征收高额关税造成的”。
3.国内商品质量令人堪忧
近几年来我国频频发生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问题,使得人们逐渐失去了对国产商品质量的信心,转而向国外寻求质量更好、标准更高、监管更加严厉的商品。自从三鹿奶粉被爆出有问题之后,越来越多的妈妈都倾向去新西兰和香港等地购买国外奶粉。
4.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产物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国家失业率在上升,同时他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下降。这无疑给欧美许多奢侈品品牌带来沉重的一击,为解决这一问题,众多国际品牌选择打折来赚取利润,而这时我国由于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太大的影响并且人民币的升值也让我国许多人倾向于购买国外的商品。这就使得海外代购应运而生,而且在节节攀升。
5.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网络渐渐走进千家万户,据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6.68亿,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不再是单一的逛街购物,15年我国网购人数也早超过3亿多。这两者都为海外代购打下坚实的基础。
2海外代购现状
2009年-2015年中国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不断上升,2009年还只是50亿元的交易额,2010年就增长至120亿元的交易额,之后大约平均每年增长300亿元的交易额,13年则增长至767亿元交易额,五年增长了15倍,15年的交易额更是增长到1798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海外代购的规模在一天天扩大,消费者对于代购的热情也没有因为时间的流失而减少,而是更加热爱。2015年国内消费者同比增长,海淘(海外代购)同比增长117%,国内网购同比增长64.7%。
3海外代购陷阱的三大困境
困境之一:产品真伪和质量难辨
代购者远在国外购物,消费者不能直接接触到商品,很容易出现卖家以假充真。而且为了避税,卖家常常把标签取掉,不会携带小票入境,这样通过代购渠道买到的商品拿不到正规票据;即使拿到了,这种票据很多也是假的。即便是正品,里面也不乏有瑕疵或者缺陷,有的已经过了保质期,有的是二手的或是残次品。由于海外代购是在虚拟环境下交易,而且很多都以个人邮递方式入境的,产品没有经过质检部门的检验,得不到保障。现在许多商家打出通过视频现场直播购买过程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这一举措的确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真,之后购物就不会再要求视频。殊不知,之后出现质量差的不说还直接变成假货。
困境之二: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证
由于海外代购是他人在国外购买回来的商品,所以商品售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实现的。有些商品是只能在本国才会有售后保障的,如果商品坏了只能自掏腰包对其进行维修,而不能享受免费的售后服务。还有的代购回来的商品是水货,出了问题只能是消费者自己吃闷亏。海外代购遇到诸如精密商品质量没保障或者是化妆品已经超过保质期、电子产品国内不支持售后服务的问题。此外,若是通过网站代购抑或微博、微信、QQ等私下交易,更是会出现诉求无门,找不到人。
困境之三:个人隐私泄露和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1.个人隐私泄露。海外代购商家们竞争的核心就在于客户上,如何得到客户的个人信息,为其提供优质的定制化的服务,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但是个人信息大多都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而当这些个人信息被当事人以外的人或者是组织得到之后,这些个人信息做什么用途和如何使用都成为了未知数。且极有可能是在当事人不知情下被用来谋求商业利益的,有的甚至用来做与关乎当事人切身利益的事情。
2.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由于海外代购的买卖行为发生在海外,但损害发生在国内,如果消费者想直接向海外零售商索赔的话,在法律适用上会产生冲突。此外,若是通过网站进行代购交易的,消费者与代购者或销售商一般见不到面,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上。而且,一旦代购环节出现问题,依托虚拟网络的代购者是可以轻易脱逃,这样就无法维护自身权益。若是通过的是国内社交软件进行代购交易的,互不认识,而且社交软件的主要功能并不是进行交易而是交流,并没有要求人们实名制,这样一来,如果出现纠纷,代购者只要把消费者拉黑或是删除自己的账号就可逃之夭夭,导致消费者售后无门。
4海外代购的法律风险
1.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海外代购产生的侵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真品,并非是像国内销售的是假冒商标的侵权商品,但是并不是在专门的销售点购买的,而是通过其他非正常渠道获得的,就像水货一样,销售水货商品在商标法里实质上是指平行进口;第二种并不是真品,而是代购者自己委托工厂制作与正品一模一样的商品,再贴上相关国际品牌的LOGO,仿冒则是典型的商标侵权。海外代购侵权责任的主体是代购服务提供者和进行制造假冒国际品牌的商家,管理机构主要是海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目前在代购方面,由于跨境维权有诸多的问题,例如时间和费用等,我国法律在这方面也只是针对大型企业,而对于个人消费者并没有太多的法律规定,并且由于平行进口没有明文规定,所以关于知识产权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
2.售后服务的法律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海外代购最大的麻烦就是售后服务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如前所述,代购商家一旦不给予售后服务,消费者就陷入售后无门的境地。因为商品质量原因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时,就会出现消费者自己不能承担的法律风险。由于代购发生地一般是在国外,而目前我国也只是对国内网购商品的售后提供法律保障,例如“7天无理由退换货”这个新条款,但是在目前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并没有提到关于海外代购商品的售后保障问题。
3.个人隐私的法律风险。所谓隐私权是指自然人的私人活动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的主体对他人在任何程度上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和对自己是否应该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都具有决定权。而消费者隐私保护则为个人隐私权保护蒙上了一层带有财产属性的面纱。目前我国对于海外代购的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就是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并不完善,在监管方面也是同样缺乏。
4.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风险。最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四十四条规定,网络交易平台如果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对这种损害后果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明知道他人利用这个平台有去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或者应当知道,那么最终损害后果网络交易平台也要承担直接连带责任。以代购的名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构成欺诈的,将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退一赔三,对其违反所得处以1倍以上10倍以下的行政罚款。如果是大规模地销售假冒商品,还将构成诈骗犯罪。虽然国家有出台相关的法规来约束,但是近年来有很多海外代购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的,而且验货难、退货难,给消费者取证维权带来重重困难。这种交易方式是不需要提供真实姓名及地址的,如果所代购的商品出现问题,商家可以把买家拉黑或者是注销自己的代购账号,而社交软件不用对这些损害承担责任。
5.海外代购者逃税的法律风险。国外的海外代购已经是很发达的一种行业,有专业的国际代购网站,而这些代购商品也必须征收关税或者是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并且所有的产品从国际物流入关,网站必须办理一切的纳税手续。但是国内关于海外代购的税务问题并未备案立法,再加上大多数的私人代购想方设法地逃避各种检查,这些使得代购者游走在逃税漏税的“灰色地带”。此外,现在有许多代购商品虽然是正品,却是通过走私或不正常渠道进入国内的商品,这些水货是不用缴纳相关的关税,它们的价格也就相对于行货便宜,所以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倾向于选择水货,但是消费者却没意识到自己成为走私犯的帮凶。
律师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常州律师 常州法律咨询
律师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常州律师 常州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