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首页 >> 法律资讯

借款时预扣利息?这不受法律保护!

时间:2016-03-31
借款时出借人预先在借款本金中扣除双方约定的部分借款利息,借条上的借款本金仍然书写双方事先约定的数额,此种“潜规则”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屡见不鲜。近日,启东市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案件。
案情简介
2014年3月,茅某因资金周转所需,在朋友的介绍下,向黄某借款50000元。茅某向黄某出具50000元借条后,黄某当即表示要预扣一个月的利息1000元,并现场交付了49000元。茅某因为急于用钱,也就没说什么了。后茅某无力还款,黄某遂诉至法院,要求茅某偿还本金50000元,并支付相应利息。
庭审中,双方对借款的过程陈述基本一致,但就借款的本金到底是50000元还是49000元各执一词。黄某认为自己借出去的是50000元,只是预扣了一个月的利息而已,其诉求没什么不对。茅某则认为,自己明明拿到的是49000元,怎么就要偿还本金50000元及相应利息了呢。
裁判结果
该院审理后认为,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受法律保护。茅某向黄某借款的事实,由茅某出具的借条及双方的庭审陈述予以证实,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关于借款的本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故本案借款本金应当为实际借款数额即49000元。关于借款的利息,双方在借条中未有体现。
本院对原告向法院主张权利之日即2016年1月5日起按银行同期同档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利息予以支持。据此,启东市人民法院遂判决茅某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五日内向黄某支付借款本金49000元及相应利息。
法官说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条的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这是因为利息实质上是借款人因实际使用出借人的资金而在双方之间形成的债的关系,若本金未交付则不会产生利息的问题。预扣利息形式上看似公平,实质上却是出借人利用其优势地位变相提高利息。此种行为侵害了借款人的利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现实生活中,出借人为了规避法律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规定,采用各种方式掩盖高息。有的用预扣利息的方式在支付本金的同时就直接将利息扣除,上述案例就是这种情况;有的则约定了高息之后,对未支付的高息单独出具一张借条,或将利息转入本金后再重新出具借条。对于上述种种“高明”的手段,借款人在诉讼中很难举证予以证明,进而处于不利的诉讼地位。因此,借款人应提高法律意识,注意证据的保留,以免在法庭上有口难辩。

律师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常州律师   常州法律咨询

联系人:杨律师

电话:13930322268

邮箱:yjmlawyer#qq.com(#换@)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519号4楼

Copyright © 2023 捍卫自由刑事辩护defend-lib 版权所有 XML 捍卫自由辩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