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发烧”、房价飙涨引发的恐慌情绪和抢购风潮下,为了突破家庭房产套数、户籍关系以及社保缴费年限等政策限制,许多人尤其投资炒房者动起了假离婚、假结婚的“歪脑筋”,试图在楼市飙升行情中分享财富盛宴。
但除了市场风险因素之外,楼市假离婚本身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法律上的风险。
首先是假离婚弄假成真的法律风险。别有企图的夫妻一方,以先假离婚购房、避债,以后再复婚等为借口,骗取对方同意并签字办理离婚协议手续后,不再兑现诺言,让假离婚弄假成真,另一方悔之晚矣。这种情况在实践中不时发生。
其次是人财两空的法律风险。为了躲避限购,享受首付、税收等首套房优惠政策,假离婚中,一方往往将所有房产都转移到另一方名下,试图成功购房后再复婚。但在假离婚弄假成真的情况下,另一方不但趁机离婚,还独享夫妻共同财产,而一方净身出户,人财两空。
三是假结婚导致债务缠身。假结婚是为了成功入户,突破购房中的户籍关系等限制,但按照婚姻法等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对外所负债务,往往会被视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被结婚的另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存在、发生债务,将给通过假结婚买房者带来债务隐患。而如果少数不良企图者,通过假结婚来达到转嫁、分担甚至虚构债务的目的,更让通过假结婚买房者陷于不可预测的巨大债务风险之中。